学校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简介
    学院简介
    发表时间:2025-05-26 15:46:03浏览:

    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原临沂广播电视大学、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试点院校、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选《2023年度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东部地区)”榜单和“金平果”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100强”榜单,获评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省级培育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0000余人,拥有罗庄校区、经开区校区2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30.8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68亿元,占地1000亩的高都校区和占地750亩的郯城校区正在建设中。设有商贸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养健康学院、现代建筑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2个教辅机构。

    学校拥有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建有集“实践教学、科研、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多功能于一体的京东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覆盖全专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装配式建筑实训室等178个实训室;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等7667台套先进实训设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4万元。建成以4个国家级实验实训平台(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教育部VR世界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麒麟工坊”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研发示范平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1个省级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4个市级公共实训平台(临沂市共享性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临沂市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共实训基地、临沂市跨境电商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创新共享实训平台,充分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经开区校区

    学校紧跟产业前沿,面向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临沂市“十优”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群优化,构建以商贸物流专业群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养健康专业群为骨干,以现代建筑、数字媒体与艺术、学前教育、乡村振兴和应急管理专业群为基础支撑的“1+3+N”专业群格局。开设13大类49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6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17个与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专业、6个“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枣庄学院),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2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现代物流管理),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商贸服务型现代物流、智能制造),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管理),山东省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省特色专业1个(大数据与会计)。招生就业工作持续向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95%以上、留临率70%以上,获评“全国高质量就业最佳服务高校”。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凝练办学特色,打造了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职-高职-本科”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育人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教育教学、文化传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创新做法入选国家级、省级案例20余次,师生参加各类赛事每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40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92.3%。柔性引进一批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组建400余人的校外专家库。打造国家和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国家和省市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学创新团队9个。各领域专家50余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对接产业、融入企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350余家大中型企业构建紧密型合作关系,举办120余个“现代学徒制班”“现场工程师班”“工匠班”,共建100余个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中心。联合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建低空经济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跨境电商学院、京东产业学院、亮美嘉设计学院等25个产业(企业)学院。分别与临沂沂河新区、高新区联合成立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均获评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全国智能物流、全国舞蹈艺术等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临沂市商贸物流、临沂市数字创意、临沂市健康养老等3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连续5年获评“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学校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育人,建成革命精神展馆、“培根铸魂”思政体验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珠算博物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四馆一中心”,成立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50余个教师工作室,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学校获评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经典诵吟特色学校。

    学校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在国(境)外建设班·墨学院1所、海外学习中心(未来学院)1所、鲁班工坊3所,同国(境)外20余所院校互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研修基地。获批教育部“经世学堂”“汉语桥”“中文工坊”“中外人文交流友谊学院”项目,立项教育部“中文+职业技能”双语教材开发。在越南、老挝、塔吉克斯坦、科特迪瓦、坦桑尼亚等5个国家完成7个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多次获评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先进单位。成立山东省首家华侨学院--临沂华侨学院,入选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学校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联合企业建设13个省、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年承接企业技术攻关40余项,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开发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机构、临沂市养老管理服务培训基地、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等十五个培训平台,年培训各类人员3.6万余人次,社会服务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牵头成立临沂社区大学、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老年开放大学,立项并通过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项目中期验收,顺利承办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现场观摩。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两委”成员培训工作,累计培养农村基层干部6700余人,实现全市3900个社区全覆盖,做法得到中组部认可,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先后200余次公开报道。获批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锚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目标,着力增强基础办学能力、增强办学活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努力当好临沂市职业教育排头兵,奋力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走在前,为临沂工业强市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25年5月)